阅读:3952回复:0

生活偶感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4-04-13 19:27
PART ONE      坚持的意义
   在我决定了考研,却迟迟没有行动,把睡懒觉的原因归结于没有动力的时候,一个朋友对我说,他在大学期间每天早上都是六点钟就已经起来了,坚持了四年……我惊讶,问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想着我要坚持下来完成这看似简单的事情,有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都不简单、、不过,能完成这看似简单的事儿,也说明不了什么,也许很多人是不屑于做这些无聊的事儿呢。”
    我当然不认为坚持早起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许这只是像我想要坚持写日记,于是每天记,习惯以后的坚持总归会容易很多。相比较而言,也许坚持写日记会比坚持早起让更多的人觉得无聊吧……但它对于我的人生而言,其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
    于是我想,一件看似毫无意义的小事儿,在坚持下来之后,变成了一件对你的人生有意义的“小事儿”。这,也许就是坚持的意义。


PART TWO      想念的滋味
   常常觉得想念,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想念。
    逝去的亲人,你想念他的声音、笑容、往事种种,你幻想着如若一切还在,世界会怎么样,可曾仍如今日想念这般孤独;深爱过你的人,你想念他的怜惜、疼爱、温柔的话语,偶尔一晃神,会怀疑自己是否曾错过一份真挚;曾让你心生欢喜的人,你想念彼时的默契,叹息着那一切终将远去,是否还会有那样的人能够让你心动;不在身边的朋友,你想念彼时的欢笑和泪水,一起坐过的教室,走过的操场,奋斗过的青春;还有时候想念过去,并不针对谁,只是突然念起了那些年来悉数走过的岁月,渐次成长的自己。
    所以当有朋友问我,你想我吗?我不知该如何作答。在某些时候,我很想你,我想念的,也只是属于你曾给的,让我怀念的瞬间


PART THREE     选择的路途
   许是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要作出的选择越来越多,却也是个个重大,关于学业事业、恋爱婚姻,从前一直在个属于孩子的世界里甚觉遥远的事情,突然就悉数到来。一不小心就听说某某同学要结婚了,再个不下心在空间动态里看到老同学的小孩的照片,可爱煞人;渐渐得知某某同学的工作如何如何,某某同学考研了或者怎样选择。于是发现自己真的已经不是少年了,开始步入成人的行列,开始学会自己去把握人生种种,选择该走的或者想走的或者能走的路。
    每每提及这样的选择,总会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区别出一些分晓。前些日子一个朋友来见我的时候,提到大学的每个人的变化,他说,你变得更加现实了,不像以前那么感性浪漫。我想是有的吧。可如今也开始发现,也许,一切的感性也只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就像一朵花,若是没有鲜艳或是芬芳,也会很难爱上它;或者在你喜欢上某个人的时候,也都不会是无缘无故,他总有一些你在乎的让你欣赏的特点,或许那些特点对于别人并不那么重要,但是在你的认知概念和价值关里,他很难被替代。
  我想,每一样选择,都会是如此,你的选择里有别人所不能理解的东西,但你就是知道自己在乎,若是有人问,你为什么那么做呢?你只能说,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喜欢吧。

PART FOUR       叶不是为了花的存在
   一时兴起或者说是一直以来的小小心愿,我买了一株风信子来养,水培的风信子,只需记得每周换水,有阳光的时候搬出去晒晒太阳,竟也长得异常茂盛,花儿一朵朵开成了簇,挤挤搡搡的很热闹。也许是它开得太过饱满吧,枝茎难以承重,尽管每天我都想怎么样换个角度让它站好了,甚至不惜用橡皮筋矫正站姿,她还是在某一天清晨醒来的时候被我发现光荣地倒下,枝茎从叶心折断……这幼小的茎叶,终是承受不了繁花之盛,而花,仍开在最美丽的时刻。
    多数人的感慨是惋惜,然后感慨花开花落实属自然现象之类。只是短暂的伤心过后,我想我更该关注的,是至今仍然欣然挺立的叶子,不是么?没有了花的重压,那叶子显得更加青翠而饱满了,在书桌的一角仍显动人。如果说花给人的是观赏价值,那绿叶,可还是每天释放新鲜氧气的实用价值呢,而绝不仅仅为了做花儿的陪衬。不是只有最受关注的,才最为美好,那默默奉献的,往往给了生命更好的滋养。
    我想说,叶不是为了花的存在,它的价值在它的特别里,在它每一天的默默无闻里,在每一次和阳光的呼吸作用里,在每一天生活的细枝末节里。不要忽略那些生长在周围的叶子,她们同样也是生命中最美丽的存在。


                                                                        华中师范大学2011级 许静
                                                                                                                                                      写于二〇一四年三月初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