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楼#
发布于:2010-01-12 17:38
实干
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做女娃,在东海游玩,被淹死了。女娃死了以后,气愤难平,化身作鸟,书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陶渊明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我总是被祖先身上这股子执著劲感动,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执著而是行动。精卫气愤之下没有上论坛发一篇帖子,把东海一通臭骂,然后控诉天下的黑暗世事的不公,而是立刻动手,化身为鸟开始填海。不知道后来东海被她填平了没有,但是相信总有一天会被她填平的。 “人因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还是要动手去做的,无论梦想得多么好,永远停留在梦想上最终不过是做梦而已。精卫的办法虽然笨了点,好在马上就动手做,也许做起来以后她会发觉这个方法效率不好,然后想办法改进,但是如果不动手去做,永远也实现不了梦想。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愚公是也。愚公想好了就动手做,换作现代网络人,一定是发一帖子《论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然后有人回《十个理由驳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双方开始论战,又发文《看看人家河曲智叟是如何对待门前大山的》,开始那人回曰《坚决反对智叟文化对我传统文化的侵蚀》,高帽子大理论满天飞舞,简直可以出一本论文集。最后一路论战到《从门前的大山看社会的黑暗和神仙的腐败》,责问为何天帝不过问此事,难道天帝是白吃供奉的么?门前的大山虽然是小事,但是神仙的责任不就是照护天下百姓么?岂能因善小而不为?众人一通感慨,是啊,是啊,但愿有圣人出,平乱世,大庇我等寒士俱欢颜。感概完毕,大家回家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第二天就当这事情从来没发生过。 生活中人们总是有着很多美好的想法和计划,可是大多数只是睡觉前躺在床上想想而已,总是想“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去做,岂知,若不动手开始做,这“什么时候”永远也不会到来,因此就只能总是做梦了。生活中并不会平白跳出一段空白的时间,即使有了这样的空白时间,大多数人也是在想办法找事情打发时间,看看电视,上上网,挖挖地雷,翻翻纸牌,而从不把这时间当作“什么时候”。 快乐工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靠自己去创造,不能坐在那里等,做就比不做好,按照电影《霸王别姬》里面说的,“人得自己成全自己。”开始的时候可能做得不好,没什么关系,有谁是一开始就会的,不会学起来就是了。做事情不像开灯,一拨开关,灯就亮了,再一拨灯就灭了。没这么简单容易,往往就和锻炼身体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很多努力才能积累起一点点来,而这一点点,稍稍放纵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不可能有那么一天,突然想做就做成了,一定是不断积累,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也没有那种特效药,只要一个方法事情就做成了,不会有的。开始的时候方法笨一点没有关系,只要认真做就能不断改进,越早开始动手,积累的东西越多,越早碰到失败越接近成功。所以,不要等到那“什么时候”。 人们说“什么时候”的时候,大多也就是说“没有时候”的意思,以前做销售的时候,如果我的客户对我说“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不想跟我做生意了,他如果想,他一定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 前两天看一文章,里面提到电影学院招生,问道如何发展中国电影,答什么的都有,有说要学习好莱坞的,有说要加大投入多拍片的,有说要更加商业化的,惟独一女士答曰“应该每星期去看一次电影。”这,才是国人缺乏的实干精神。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当中都有很好的想法,宏大的理想,眩目的理论,但真要动手,却常常在等“什么时候”,岁月蹉跎,“什么时候”始终也没有来,而这些想法也始终只是想法,没变成具体的东西,你也就还是那样不成功。 看人家精卫,一句废话没有,心里气,立刻动手。人生也是如此,最终回首自己这一辈子,总是问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或者想了什么。 (未完待续) |
|
|
11楼#
发布于:2010-01-12 17:39
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 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原贴里伊吉网友的话我很喜欢,抄录在这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者 含着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电力局拿1w月薪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好轮到自己 红军长征两万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牺牲尊严去奋斗,最好留给祖辈父辈和别人 自然,不是每个吃过苦的人都会得到回报 但是,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什么不可以 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至于问到为什么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我只能问:为什么物种竞争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 物竞天择。猴子的灵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后有几十万年的类人猿进化积淀。 (未完待续) |
|
|
12楼#
发布于:2010-01-19 12:21
与别人相处
如果你认为很多人都是SB,你认为人和人之间就像狗和狗一样不是你咬我就是我咬你,那么这一段不看也罢。 我们在社会里没办法不跟人打交道,也没办法自己一个人做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要做成事情就要相互依靠。和你打交道的人,基本上你没得挑选,就像你的父母你也没得挑选,你只能面对现实,你再不喜欢也没办法,因为这些人上帝不是为你创造的。更让人沮丧的是,往往喜欢你的人对你的事业没啥帮助,而你讨厌的人却掌握着你需要的资源。你怎么办?怎样和别人发展成为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攻讦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情商的最大作用。要讨厌一个人很容易,要让人讨厌也很容易,反过来却很难。 你大概只有一种办法——让和你交往的人获得利益,前提是你也要获得利益,这个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双赢。你想获得利益,那么你必须让你的雇主获得利益,你的客户获得利益,你的下属获得利益,你的同事获得利益,大多数时候所谓关系好,就是利益平衡得好,所谓关系不好就是利益平衡得不好。“亲兄弟,明算账。”利益平衡得不好,亲兄弟也是会翻脸成仇的。你是领导是因为你会平衡利益,你不是领导是因为你不会。这一方面中国人是行家了,整篇的《三国演义》都是在讲这个故事。大多数情况下,最聪明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让大家都获利,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成本最高方法就是把其他人都干掉自己独得利益。 如果你想要双赢,你就要考虑对方要什么,比如找工作,员工也必须考虑一下公司要什么,要知道雇主并不欠你一份工作,只有你的产出大于雇主付你的薪水,雇主才会乐意雇用你。所以应聘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雇佣我对方能得到什么利益,而不是急于问薪水多少?急于问薪水给对方的信号就是,我只关心我想要什么,我不关心你想要什么,这样不可能双赢的。同样当你作为雇主或者领导的时候,不考虑员工想要什么,也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全心投入,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和尚是成本最高的员工。 很多时候,你有求于人,而人无求于你,比如你要销售东西给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发现对方的需求就很重要了。发现需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倾听”,人长了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多听少说不是为了礼貌,而是为了弄清楚对方的需求。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人向你推销东西,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你却一点也不想听,只想快点打发他走,因为他不关心你的需求。根据我的观察,人都还是喜欢别人听自己讲些东西的,哪怕再沉默寡言的人也是希望有人听自己讲话的,之所以不讲是因为还不信任,这是人性。抛开了刚刚认识的紧张以后,人们还是比较喜欢说的。即使是国家主席也有需要和人分享的东西,无论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事情。肯听别人说,不去打断是个美德。人们往往也管不住自己的嘴,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了,这个时候才能抓住他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好的销售是会听的销售,不是会说的销售。而会平衡利益的人是会听别人需求的人,而不是会说自己需求的人。 和人相处很大程度上就像对着一面镜子,你对镜子愤怒,镜子里的人对你也愤怒,你对镜子微笑,镜子里的人对你也微笑。不少新人觉得人际关系不好处,记得这个道理就好了。你如果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别人自然看你的缺点,你如果看不上别人,别人也会看不上你。你伪装不了的,你的表情神态会告诉对方你究竟是怎么看待他的,所以,要搞好人际关系,先要从自己内心愿意和人打交道,愿意接触别人,愿意放开心扉,愿意接受别人的缺点,否则,很难。中国人有个道理,花花轿子人抬人,人在社会上要取得成就,需要相互抬举,而不是相互拆台。有些人的不成功就是因为他只会给别人拆台,不会抬举别人,比如击鼓骂曹的弥衡。要清高就别出来趟浑水,要趟浑水就别清高。 和人相处的最好武器就是“从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听过一个例子,有个人要跳楼,劝他的人说“活着多好呀,生活多美好呀,不要跳楼。”这看上去是从跳楼者的角度来思考,实际上没有,对于要跳楼的人来说,他才不觉得生活美好,他正是因为觉得生活糟透了才要跳楼的。或许这个时候对他说“是的,我也觉得这个社会很tmd操蛋,但是你死了,你爸妈怎么办?妻子孩子怎么办?”会好一些。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替别人考虑了,其实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而不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比如餐馆的服务员,总是说这个鱼翅比较好吃,这个老虎斑比较好吃,他们是站在自己要多赚钱的角度替顾客考虑的,并没有站在顾客要吃得实惠的立场上来替顾客考虑问题。 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他要什么,什么是对他重要的,什么事不重要的,什么是他能够妥协的,什么是他会坚持的。了解着这些,他基本已经在你的掌控之中了,凡事总归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才是长久与人相处的办法。这种协调不见得是公平的,弱势的时候吃些亏,强势的时候占些便宜,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成功的人控制别人,不成功的人被人控制。而控制别人不是靠官大靠命令,而是靠控制别人的利益和需求。 (未完待续) |
|
|
13楼#
发布于:2010-01-19 12:22
沟通
根据哈佛的研究资料,有70%的人工作中的不顺利是因为不善于沟通,不会和老板沟通就得不到支持,不会和客户沟通就得不到订单,不会和下属沟通就没人帮你做事,不会和平级同事沟通就会常常被其他部门打小报告。我们面临的绝大多数的矛盾误会其实是可以通过更有效地沟通解决的,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过错,开发部门的经理把责任推给了测试部门,于是测试部门觉得被排斥了,觉得只能辞职了。先假设事情真的如他所说,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解决,测试部门的人可以私下找到开发部门的经理谈谈,请问他,如果测试部门的人都走了,你猜接下来公司里谁的日子最难过?你觉得多久老板能找齐新人?多久新人能真正上手?在此之前老板会自己多干些活还是让其他人来加班分担掉这些工作?有多大概率新人会不再和开发部发生矛盾?如果开发部门的经理是聪明人,他会知道怎么办好的。开发部和测试部是公司里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跑不了,跟自己的平级同事把共同利益沟通清楚,很多矛盾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爆发出来。 很多人觉得沟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听别人说话,写email,打电话,写帖子回帖子,不都是在和人沟通?是的,但说话是一回事,别人听懂是另一回事,别人听懂而且乐意照办就又是一回事。实际上沟通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脑子里想的事情如果是100,往往嘴巴里讲出来的是80,别人听到60,理解40。一件事情从一个人的脑子到另一个人的脑子,往往只剩下40%的内容和意思。见面的沟通和不见面的沟通又不一样,听得见声音的沟通和听不见声音的沟通又不一样。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口气说出来又不一样。关系好不好沟通的效果又不一样,往往你说的是A对方听的是B。 沟通的内容,不是这里能说清楚的,但是沟通的方法,却是可以讨论的。你可以在公司做这样一个试验,先画一张简单的图,比如一个方块加一个圆圈加一个三角,请一位你觉得最有沟通能力,口才最好的人,看着这张图然后背对大家描述他所看到的图形,请大家按照他描述的画出来,并且不允许提问。然后你可以让这个人转过身来面对大家,再描述一次,再让大家画一次。最后这个人接受所有人的提问,再让大家画一次。你会发现,第一次几乎没有人能画对,不是尺寸不对就是位置不对,就是形状不对,第二次还是很少有人能画对,但是比第一接近很多。第三次就几乎所有人都能画对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沟通是要有来有往的,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完成沟通的,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跟别人说得很清楚了,怎么别人还是做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单方面沟通的关系。公司里面一封email来就想让别人能够按照办理,这就像试验中的第一次,根本没有人能够做到。 沟通的时候,尽量把别人当成傻子,用最基本的词语来解释你的话,少说专业术语,有很多人说的话自己听得懂,别人听不懂,就因为说得不够简单。我要求我的销售找个不相关的人,比如他女朋友,跟他女朋友介绍产品,如果她听懂了,那么客户也能听懂,如果她听不懂,就要改进到她能听懂为止。如果找三个这种不想干的人都能说明白,那么介绍产品这一段算是过关了。 沟通要开放,不要预设立场,有些时候我们会事先觉得对方不会同意,或者觉得跟他说不通,我们沟通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一旦预设立场,别人可能只是问一句,在我们听起来都象刁难。一旦预设立场,我们满脑子都是防卫的念头,拼命找对方话里的问题,最后变成是面子之争,而非就事论事。以我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我们预设的立场是错误的。 沟通要形象生动,为什么我们要多媒体,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电视,为什么我们不喜欢看枯燥无味的理论书?只因为“形象生动”这四个字,我们必须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形象生动地表述给对方,而不是讲抽象的概念。什么是形象生动?就是你说完了,在对方的脑子里直观地出现了具体的形象,而不是仍旧空空如也。这是个必须持续练习的本事,有这种本事的人,不怕在社会上没饭吃。 沟通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比较容易办成事情,比较容易不会引起误会,办事效率比较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因为你还不会很好地沟通。沟通,不仅仅要考虑自己脑袋里想的东西,还要考虑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如果你很了解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你离成功还会远么? (未完待续) |
|
|
14楼#
发布于:2010-01-19 12:22
心魔
大多数情况下,困难并不是来自困难本身,而是来自不明白自己的心。生活当中的事情往往纠缠在一起像一团乱麻,让人很难理清楚头绪,更难明白自己的心绪。 我一直都很反感麦当劳等单位搞一些慈善活动,他们要求你捐款给什么机构,但钱是给他们的,最后也是以他们的名义捐给慈善机构。反感的原因是,且不说钱到底去了哪里,我的钱为什么要以麦当劳的名义来捐?麦当劳又凭什么拿别人的钱去做好人。突然有一天反省自己,如果我那么在意究竟是谁的名字捐的款,那么我究竟在意的是捐款助人本身,还是在意的是乐善好施的名声。如果捐款是为了其他目的,那似乎也就失去了慈善的本意了,只要钱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至于什么途径就不那么重要了。每一次弄明白自己的心,我都会变得快乐很多。 有个故事叫做“二桃杀三士”,齐王说,把桃子赐给齐国最勇敢的武士,就引得三位武士自相残杀。这种故事在现实中多得很,今天公司老板拿个主任的职务就能让兄弟反目姐妹翻脸,明天为了个经理的职务就能让员工自相猜忌勾心斗角,后天评个优秀员工又让人大喜大悲又哭又闹。不大的输赢,却让参与的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无论谁赢得桃子,大家都是输家,包括喜欢玩弄权术的老板。虽然看起来始作俑者并非参与者本人,但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在向悲剧的结果努力,参与角逐的,没有人是无辜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欲望的火焰,而又缺乏同等旺盛的智慧。常常我们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每个人都知道股市已经泡沫,但看着周围的人大把捞钱,总还是忍不住诱惑,自己告诉自己,没事的,不会那么巧正好轮到我。而一旦进去,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态,涨了想要更多,跌了还想翻本。泡沫总是会要破灭的,只是不知道谁赶上末班车,赶上的人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太贪婪么?不会,还是会觉得世道不好。在股市中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我们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想,等我做了经理就好了,没想到做了经理却更不快乐,我们想等我们做了副总就好了,做了副总加倍不快乐,我们想做了老板就好了,结果发现,还是不快乐。一个月挣3000块的时候想一个月挣6000那多爽啊,挣了6000发现没啥感觉,挣12000大概会好些,挣12000的时候好像也没比挣3000的时候更开心,我们越来越不开朗,情绪越来越暴躁。似乎只有越来越强烈的物质刺激,才能暂时抚平我们的饥渴。 我们,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追求了半天的东西,却让我们越来越不快乐? 我想,大约是因为我们看不清楚,浮躁而充满诱惑的环境点燃了我们的贪婪,虚荣和傲慢,我们却要在这种状态下作判断和决定,就像坐一个不认识路的司机开的车,越走越远,越走越烦躁。我们的许多不快乐,都是来自自己的心魔。 如果,每天你都很烦躁,很愤怒,很苦恼,很疲惫,你觉得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么?你知道你应该学习,你嘴巴里也说你想学习,可你心里却学不进去,你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不同的意见你都急于反驳,看不惯的事情急于讽刺谩骂。你知道你应该正面积极,你嘴巴里也这么说,可是明天你就忍不住打击自己打击别人。自己买了马六觉得不错,忍不住有的时候还会跟亲戚朋友炫耀,但看到别人买悍马却恼火起来。或许,是心态已经扭曲了,不解掉心魔,什么都不能使你快乐起来。 (未完待续) |
|
|
15楼#
发布于:2010-01-19 12:24
呵呵,前几天忙着一些家事,今儿个来了,就多灌了些水,与大家共享。
|
|
|
16楼#
发布于:2010-01-23 23:05
选择职业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前两天听到有人说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我想,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觉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我的两个销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2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多,为什么现在却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看看镜子里的你,你满意么?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那么你当然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去健身房?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未完待续) |
|
|
17楼#
发布于:2010-01-23 23:07
一些观念
其实一个国家的硬件改造速度是可以很快的,我们在用的手机,比美国人欧洲人在用的手机要好,上海陆家嘴的城市建设水平不比任何一个国际都市差。但是一个国家的软件——人的观念的改造速度却是很慢很慢的。有些观念受我们父辈的影响,还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前两天我站在街边过马路,正好赶上红灯,一个母亲拉着一个小女孩就要闯红灯,那个小女孩大约四五岁年纪,挣扎着,小声地说这样不好,还不时不好意思地看看我,那母亲大约和我差不多的年纪,却在大声地说“这又不要紧的咯”。我有些难过,不是为了这个母亲,是为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大以后会对她的孩子怎么说。 这里提几个我觉得工作中应该改变的观念: 一,我们的应聘者往往会想“我值多少钱?”其实老板关心的是“你做的事情值多少钱?”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值多少钱?”的意思是我只要每天到公司坐着哪怕不干活或者不努力干活你就应该给我多少钱,而如果我努力干活你应该再给我多少钱。而“你做的事情值多少钱?”的意思是,你如果不做事情,你一分钱也不值,我只对你做的事情付费。前一种想法多多少少带了点以前的大锅饭和铁饭碗的意思在里面,而后者则是干得越多得到越多。如果单纯地说“我值多少钱?”那么其实老板出1000多已经很慷慨了,如果说“我做的事情值多少钱?”那么我们讨论的薪水其实是没有上限的(至少针对大多数人追求的范围来说)。 天涯上时常有人会说“台巴子(或者小日本)很扣的,**工作才给**薪水”。其实,台企里面的台湾干部薪水很高,而且公司要负责健保、驻外补贴,定期返台的机票钱等很多福利费用。为什么会对大陆员工给得比较少?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大陆员工和台湾员工一样好用,老板为什么要多花10倍100倍的薪水去请台湾员工?他钱多得没处花了么?之所以薪酬不一样是因为做的事情不一样。 二,一个常常出现的怪现象是应聘者常常能和招聘者争执起来,这种情况在我面试人的时候也会偶尔发生。这实在是很奇怪的情况,其他交易的过程谈不成就算了,买卖双方不至于在谈的过程中就吵起来,你进个商店说随便看看,营业员也不会觉得受了莫大委屈,也不会因为你还价太低觉得是在侮辱他的人格从而出言不逊。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并不会考虑应聘者的自尊心,对于他们来说,招聘的过程和去商场买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同,你有漫天要价的权利,我有落地还钱的权利,并不针对个人。如果应聘者很在意对方的态度,常常觉得自己受侮辱,那么应聘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换个位置思考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当了一个公司的招聘者,你会怎么看这个问题?你一定会耐心,努力发掘对方的优点,认真回答对方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一点脾气,哪怕你觉得对方是个小P孩?你会第一分钟就告诉对方你打算出多少工资?哪怕你还不知道对方能解决什么问题,不管你老板会不会骂你?你会据实诉说你公司的所有缺点,并且劝说应聘者你们公司可能比较烂,要来要小心?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把很多东西上纲上线到人格尊严的高度,随时准备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战。在我看,尊严这东西不是靠吵出来的,真正有尊严的人不需要也不会去和别人吵,美国从来不需要说自己很有尊严,就算别人拿他的自由女神开开玩笑也无所谓,谁都知道美国还是老大。倒是有不少同胞每天叫喊着尊严,到处找有没有辱华事件,一旦发现立刻如丧考妣,不是震撼就是震惊就是泪流满面,这样就有尊严了么。没有实力的时候,请先把尊严搁一边,再说别人也没侮辱你什么,是你神经过敏了,或者说,其实是你自卑。 三,劳资双方的矛盾,很多时候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老板都是吸血鬼都是吝啬鬼。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就会有矛盾,只要有利益就有争执,只是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一样,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处于正常状态的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问题,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干得少了,拿得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对方的问题,员工觉得老板太扣,老板觉得员工上班的时候跟别人QQ聊天,员工觉得老板成天要人加班,老板觉得员工报销的时候占小便宜,员工觉得老板任人维亲,老板觉得员工常常偷偷去别家公司面试……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人的本性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面临这个情况,我们是要利用这个环境还是被这个环境左右?每天在天涯上骂老板有用么?好吧,没错,大部分老板会任人维亲,即使“不亲”很有才华,那么我们能怎么办呢?你就不能变成那个“亲”么?你可以主动去要求承担一件别人都不愿意承担的事情,你可以和老板常常沟通你都在做些什么,主动提交你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如果你的工作很好,你的客户会替你说好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和你老板都会把重点转移到工作本身,而不是谁对谁错上。 四,关于为什么本文不提那些黑暗面以及各种黑暗的操作方法(比如有人提到的厚脸皮,撒谎,诡辩,推卸责任等等),其实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大家都说那些成绩优秀的运动员都吃药,好吧,我承认,大部分专业运动员都吃违禁药品,即使不吃违禁药品也会吃一些能帮助提高成绩的药品。你说你也要吃,那是你的自由,但问题是,你吃违禁药品就能跑得过专业运动员了么?吃兴奋剂是要被抓的,即使有着丰富服药经验的专业运动员还时不时被抓到,你觉得你能不被抓到么?当你被抓的时候,你觉得教唆你吃兴奋剂的人还会像当初他教唆你的时候那样义正辞严么?还是会假装没看见?如果你还处在找工作或者工作没多久的阶段,那些非常手段对你真的帮助不大,还是要靠些真本事。有谁见过专业运动员是只靠吃兴奋剂而不需要努力训练的?我给你吃三倍的兴奋剂,你能跑得过刘翔?即使你用尽这些厚脸皮,撒谎,诡辩的手段,你搞得过在混了十年二十年的人?如果你只是要搞搞和你一样的可怜人,我无话可讲。 五,关于财务观念,很多时候,大家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个财务陷阱。我们在自己的财务上需要算笔账,比如买车,买一般的车要10万,加上各种费用12万(不在上海),如果打车,按照每天100元算,12万可以打4年,加上油钱,过路费,保险,装饰,修理,出事耽误的时间,可以打6年车。省去了停车的麻烦,省去了检修的麻烦,省去了事故处理的麻烦。实在需要辆车出游的时候租一辆就是了,没有必要在刚刚积攒起来一点钱的时候就去买一辆车。按照《穷爸爸富爸爸》里面的关点,要富有就要买进资产,而不是买进负债。买房子也一样,如果你买房子不是为了投资,那其实就是花费,从财务观念上是必须被控制的,在你还没有什么资金的时候,拿那么多钱去花费,现金流变得很糟糕,这些钱不能拿来产生更多的钱,被卡死在那里,原本这些钱可能经过3年的投资增长了40%,如今即使涨,也涨不到你的口袋里,如果你是炒房,那又另当别论。租房,对于财务状况还不那么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再比如买各种化妆品,拍婚纱照,频繁更新换代手机,给小孩买进口奶粉,这些都是财务陷阱,你为了一分的作用花了十分的代价,商家是赢家,而你,60岁还要工作。 六,不打车的时候,我们骑自行车也没觉得很苦,习惯打车以后就不想再骑自行车了,没车的时候我们走得很好,有了车即使出门只有500米,我们也懒得走。随着条件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成本会不断增加,这些成本不见得是钱,而是我们的耐受度降低而依赖度增加了,或者说我们变得更脆弱了。这实在是件让人担心的事情,我们在变老而且我们在变得脆弱,越来越害怕失去工作。或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控制一下这种成本,不要太轻易地让自己滑落到舒适和懒散中去,不要让自己对物质条件过度依赖,适度地让自己受点罪,以减缓这种成本增加的速度。 七,我们看了很多社会的新闻觉得很愤怒,我们看到女大学生为钱卖身,我们看到城管欺负小贩,我们看到街头卖艺的小孩,我们看到农村在没有房顶的屋子里上学的孩子,我们看到每年公款吃喝5000个亿,我们看到陈良宇人老心不老,我们看到被枪毙的药监局高官……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愤怒,当一代代愤怒的青年也成了既得利益者,却会和他们一样甚至更为下作。如果你只是看到别人吃肉泡妞因妒忌而愤怒,我鄙视你,如果你因爱你的国家,同情弱者的遭遇而愤怒,如果你真的想改变一些东西,请你和我一样,不要总盯着别人,先做好自己手边的事情,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做不了太了不起的事情,做好手边的事情是我们能对我们这个国家所做的最大的帮助。当每个人都能凭良心做好手边的事情,国家就会有希望。 越写到后来越了解其实自己还是不太懂,只有不懂的人才总喜欢说,懂的人就不说了。(未完待续) |
|
|
18楼#
发布于:2010-01-26 18:32
立场
很多时候我们先选择立场,才选择做事情的方法。举个例子,天涯里总有关于上海人或者某地人的争论,在争论之前,其实大家已经泾渭分明地选好了立场,选择了上海人立场的,自然说外地人不好,上厕所不冲水,而选择了外地人立场的,自然说上海人装13。再举个例子,你认为每个FLG信徒都完全相信他们的那套理论么,即使是那些摇旗呐喊的人?你觉得每个搞台独的人都那么理直气壮么,即使是陈水扁?你觉得每个养狗的人都认为养狗一点害处都没有么?之所以他们摇旗呐喊他们理直气壮他们跳出来争论,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立场,有很多时候,一旦选择了立场,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走到底了。 选择立场几乎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大多数人是害怕孤单的,于是总要一群人结成一伙,这是人性中对于安全的需求。选择了立场以后,对错是次等重要的,头等重要的是这个立场的输赢,因为这个立场输了可能意味着失去权利,失 去地位,失去利益,甚至失去人身自由,人的安全感被动摇了。 在工作当中我们也常常选择立场,比如劳方和资方,一旦选择了劳方,自然会认为自己被剥削了,自己被压迫了,自己被不公平待遇了。一旦选择了资方,自然觉得自己一肚子委屈,换了人来可能还不如自己,眼里只看到员工的刁蛮偷 懒了。再比如前面说到的开发部门和测试部门,一旦选择测试部门的立场,自然觉得开发部门怎么老是找茬,而选择了开发部门的,则认为测试部门的人都是阿甘么,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定?我们会把自己列为这个领导的人,或 者那个领导的人,于是两派甚至多派人明着不说,暗地里总有一些小动作。 在外界环境没有逼迫你选择立场的时候,我觉得不要轻易选择立场,也不要轻易地预设立场。比如你要在公司中提出一个方案,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预设公司中某人肯定不同意,基本上一旦预设了立场,那么你的沟通一定是负面的, 容易激起矛盾的,因为心底里你本来就想验证“你看,我说吧,他一定会不同意。”前两天我面试的一个人,我问他你原来公司有什么问题,他罗列了一些,然后我问他你有没有尝试跟你老板沟通这些问题,他说,“跟他说不通的,我 的老板是个想法很怪的人。”这个人其实在还没有沟通的时候就已经预设了立场,那么在沟通中他一定会表露出来诸如失望,鄙视,无奈等等情绪,甚至还会说狠话,如何指望能够说服老板呢。 即使已经选择立场了,还是要能从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能够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才能驱动别人去做帮你。争论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你可曾看到过争论的结果是一方放弃自己的立场去倒向另一方?比如夫妻吵架,丈夫说我每天 在外面这么辛苦,妻子说我难道容易么,你工作我就不上班么?这样一说,一定吵起来。如果丈夫说,宝贝幸苦了,又上班又做家务,周末陪你逛街去,妻子不是乖乖去做家务?你是愿意大吵一架,还是周末花个两三小时陪老婆逛街? |
|
|
19楼#
发布于:2010-01-26 18:34
有关绝望
我给你举个例子,一个饥饿的农民吃了一碗羊肉泡膜,一个皇帝吃了一碗鱼翅,你觉得哪个人更开心点?农民的开心是因为他昨天吃的是树皮,皇帝的未必开心是因为他刚刚吃的佛跳墙。为什么吃鱼翅的还没有吃羊肉泡膜的开心? 每个人都会面临最绝望的时候,只是这种的绝望不见得都是一样的表现形式,张国荣不会房租到期,不会口袋没钱,不会失业,还不是一样跳楼了?煤窑的童工连一口饱饭也没吃过,谈不上房租也谈不上事业,也没有去自杀。为什么?难道张国荣的痛,痛过煤窑童工的痛?为什么自杀的比例反而是有钱的阶层更高一些? 或许,我也不知道答案,只是,没有经历你描述的那些情况的人,未必就没有绝望的时刻,那些成功者哪个都经历过比你描述的更糟糕的心境。当最绝望的时候来临,你还是有选择的机会,你可以选择变得浮躁,也可以选择想办法改变现状。我们可以选择互相鼓励尝试走出困境,也可以选择一起抱怨摧毁旁人的希望让大家一起毁灭。 这个帖子不是来批评谁的生活态度的,也不是来争论对错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只要清楚代价和结果就好,做马加爵也是一种选择。 我只是把我的思考方式告诉大家,觉得可以借鉴的,就去借鉴,觉得狗屁的,我也完全没有兴趣去反驳。 (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