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323回复:13

九一八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09-19 23:57
   昨天是九一八,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值得记住的日子。1931年 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我国东北,从此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虽然当时东北军政当局执行不抵抗命令,但“东北抗日义勇军”却是坚决战斗,殊死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大幕。
   我们真是不应该忘记这一天。
   昨天,我真是忘记了,彻彻底底地忘记了。晚上看《北京青年报》,也没有关于九一八的新闻报道,可能是由于临近60周年,主要都报道有关国庆的相关消息了,所以也没想起来。直到今天上午,我才想起来,昨天是九一八。
   我太不应该了,就我这素质,连“国耻日”都忘了,我还有什么脸面......
   下午,去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民族英雄们致敬。
   我一直不明白,我们总是说“八年抗战”(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我们将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算起,为什么不从1931年 9月18日算起呢?当时所谓的“东北义勇军”,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与日寇进行浴血奋战,为什么不能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部份呢?真是搞不懂。
   当然,不管怎么说,我也不应该忘记“九一八”这个中华民族的灾难日。
   我不对!!!!!!!!!!!!!!!!!!!!!!


沙发#
发布于:2009-09-21 12:33
还好,我那天用一天时间看了一本抗战的书,一本民间军史类的书。记录的是滇西远征军攻克松山的战役。沉重、血腥、压抑!
鹪鹩栖木,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板凳#
发布于:2009-09-22 12:46
抗战8年本身就是一不太严谨的说法,到底从什么时间开始可能有n种说法。
楼主的说法是从918开始,这是从军队或民间抗战行为分析的,如果从政府行为上说就乱了:
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宣战书应该是1933年苏维埃政府发布的
蒋介石的宣战书应该是1941年还不是1942年才发布的(要是按这个算,可就瞎米了,战犯罪行通常都是从宣战之日起计算,赔偿也是从这个时间算起)
汪精卫政府和溥仪政府自然谈不上对日宣战,但好像对美英宣过战吧。

我寻思按77事变算起,没准也是为了赔偿和战犯归类的折中方法
地板#
发布于:2009-09-23 00:00
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俱死生
  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中条山,曾被侵华日军称为"盲肠"。在抗战初期,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苦战三年,竟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这在抗战初期确属罕见。而坚守中条山的,就是 一群清一色的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他们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把不可一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拒阻于潼关以外,使其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死于胎中。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这一切都得之于中条山战役的伟大胜利。日本鬼子不仅未能踏进潼关一步,而且付出了惨重代价。
  关中子弟与日本侵略军“6·6” 血战里有一个八百壮士投身黄河的细节最让人感动:
   177师新兵团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下面是被称作母亲的黄河。黄河以母亲的慈爱襟怀包裹了这800个殊死搏斗后誓不投降的关中“冷娃”。他们都是16-18岁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人活下来。他们800人集体投河的那一幕,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活着的这个村民,尤其清晰地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悬崖上只留下最后一个关中籍中国士兵。这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他的部队的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被硝烟熏染,他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几句秦腔。那位活着的当地村民还记得其中两句戏词,是《金沙滩》杨继业的两句———
    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
    好男儿———为国家———何俱———死———生啊……
鹪鹩栖木,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楼#
发布于:2009-09-23 11:27
       你瞧瞧,多麻烦,得亏你告诉我了,要不然,就我这学问,出去跟人家说,我只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从没听说过,“中条山800壮士”跳崖,多显眼呀。
       不过,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吗?按说,只有共产党有这样的勇士,国民党反动派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英雄,否则,怎么从没听政府说过。就拿我受的教育来说,我还真有点不相信。
5楼#
发布于:2009-09-23 16:36
整个二战期间,牺牲在战场的盟军,军衔最高的是中国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在日军集结重兵南下时,我方主力本应暂时规避,寻机集中力量分别围歼来犯之敌。但是,蒋介石被日方的假情报迷惑,错误判断形势,下令第五战区部队同时围歼南北两路日军。虽然张自忠在河东的部队只有五个师、二万余人,兵力仅及对方一半,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立即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部署。然而不幸的是,张自忠的电报密码被日军截获破译,他的军事部署已完全被敌方掌握。日军当即调集两个师团另加四个大队奔袭而来。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

  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当日上午,日军发动进攻。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战斗异常惨烈。至下午三时,张自忠身边士兵已大部阵亡,他本人也被炮弹炸伤右腿。此时,他已撤至杏仁山,与剩下的十几名卫士奋勇抵抗,竟将蜂拥而至的日军阻于山下达两个多小时。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

  不久,大群日兵已冲到面前。根据日方资料,日军第四队一等兵藤冈是第一个冲到近前的。突然,从血泊中站起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他那威严的目光竟然使藤冈立即止步,惊愕地愣在那里。冲在后面的第三中队长堂野随即开枪,子弹打中了那军官的头部,但他仍然没有倒下!清醒过来的藤冈端起刺刀,拚尽全身力气猛然刺去,那军官的高大身躯终于轰然倒地。这时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当天深夜,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

  日军对张自忠将军表现了极大的崇敬,由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事隔十六年之后,1956年冈村宁次在日本东京与来访的何应钦曾谈到了张自忠之死,冈村宁次说:“我们成了冤家对头,不过这种冤家对头其妙无比。您也许知道,我以前在北平认识了张自忠司令官,而在进攻汉口之后,不幸得很,我们在汉水(即襄河)东岸之战两相对峙下来。那个时候战事爆发,张先生勇往直前,挥兵渡河,进入我方阵地,惟遇我方因战略关系向前进击,他竟冲至我军后面战死。他之死令我感慨无量,因我本身也随时有阵亡的危险。”

       事后第五战区出动一个师,渡过襄河,付出伤亡近200人的代价,抢回了将军的遗骸。经检视,张自忠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近十万人。要知道当时宜昌的总人口不过十万人。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五十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鹪鹩栖木,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6楼#
发布于:2009-09-23 16:49
亲亲我的宝贝
7楼#
发布于:2009-09-23 17:19
“成功实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国军精锐,陆军第十一师,在胡琏少将的带领下,担任石牌要塞守卫任务。石牌要塞位于长江三峡,乃是拱卫陪都重庆最后的一道屏障,石牌存则中华存,石牌覆则中国亡!!!日寇以数倍兵力进攻长江石牌要塞,长官陈诚电话询问, 这仗有无把握守住,胡涟将军回答“成功实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在战斗之前,胡涟命所有士兵均留下遗书,下面是胡将军给父亲、妻子的遗书和祭天誓词

胡涟家书致父亲  
父亲大人:  
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
孤军奋斗,前途莫测,  
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  
而成仁之公算较多,  
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  
唯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  
菽水之欢,久亏此职,  
今兹殊戚戚也。  
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  
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敬叩金安。  

胡涟给妻子的诀别信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
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
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
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
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
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
匆匆谨祝珍重。

决战前的祭天誓词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涟  
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  
我今率堂堂之师。  
保卫我祖宗坚苦经营。  
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  
鬼伏神饮,决心至坚  
誓死不渝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  
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  
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  
吾何惴焉!  
今贼来犯,决予痛歼  
力尽,以身殉之  
然吾坚信苍苍者天  
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  
胜利即在握  
此誓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5月28日,日军第三、第三十九师团开始向石牌推进。 双方旋即竟日血战,据曾经参战的老兵回忆,石牌阵地激战之时曾有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响,“那时候仗打到不能打枪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那三个小时的拼刺,可能是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所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白刃战。在上万把刺刀的铁血相搏中,哪方谁死已不要紧,重要的是战争的结果:日寇输了,中国军队守住了石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中国守军赢了。少将胡涟一战成名。
鹪鹩栖木,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8楼#
发布于:2009-09-23 22:44
引用第4楼sangliangxin于2009-09-23 11:27发表的  :
       你瞧瞧,多麻烦,得亏你告诉我了,要不然,就我这学问,出去跟人家说,我只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从没听说过,“中条山800壮士”跳崖,多显眼呀。
       不过,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吗?按说,只有共产党有这样的勇士,国民党反动派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英雄,否则,怎么从没听政府说过。就拿我受的教育来说,我还真有点不相信。


呵呵,那你一定还受过另外一个教育,抗日的主力是八路军和游击队,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下山摘桃来了。
9楼#
发布于:2009-09-24 09:19
以前去东北上了一趟虎头,那里有侵华日军当年建的虎头要塞遗址,也看了日军建的当时亚洲最大的火炮台,说是这炮能打到乌苏里江那边的苏联境地。
 
后来也是苏联红军帮助攻克了虎头要塞,打败了小日本......

然而,和当地人多聊了以后,才发现他们对小日本印象似乎还不如老毛子深刻。与我谈起来张口闭口就是老毛子什么什么的...这与我所受到的教育也有些.......
[附件]

[附件]
上一页
游客